
发布日期:2025-08-07 04:19 点击次数:200
图片
图片
泱泱华夏,礼仪之邦。传统礼仪规范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处世智慧,是维系人际和谐、彰显个人修养的重要准则。砚耕整理编写了百条礼仪,涵盖待客、作客、餐饮、仪态、言语、处世等诸多方面,既承古训精髓,亦融现代公德。细微之处见风范,毫厘之间显修为。愿此规范如春风化雨,滋养日常言行,使礼之精神在日用常行中焕发光芒,共筑文明社会之基石。
1. 敲门应缓,先轻叩一下,稍停再叩两下,切记不可急促敲门,急促重拍为报丧之音。
2. 去别人家做客,主人动筷子客人才能动。
3. 做客时,不可随意坐在主人床上。
4. 未经允许,不可进入主人无人之房间。
5. 与人交谈,需专注倾听,目视对方,适时回应。
6. 见主人显露倦意,如打哈欠或看时间,应主动告辞。
7. 用餐时间及深夜,避免拜访。
8. 做客时间不宜过长,适时告退。
9. 告辞时,须向主人及在场客人致谢道别。
10. 主人送客,应请其留步,并再次道谢。
11. 待客须热情真诚,茶点相奉。
12. 客人在座,主人不可频繁离席或心不在焉。
13. 送客应送至门口或电梯口,目送客人离去。
14. 客人告辞,应主动提醒其带好随身物品。
15. 对客人带来的礼物应表示感谢,不当面评价或挑剔。
16. 客人在家时,避免责骂孩子或处理家庭纠纷。
17. 访客或待客时,非紧急事务不长时间接打电话。
18. 立于门外静候,待主人应允后方可入内。
19. 若见室内已有其他客人,须待主人介绍后一一见礼;告辞时亦须逐一致意。
20. 有他客在座,若非必要,不可就坐;有私事相商,应请主人至他处。
21. 主人室内的书信、书籍、物品,不可随意翻看、触碰。
22. 家人同餐,长辈居中正坐,夫妻挨坐,余者依次序入座。
23. 长辈未动筷前,晚辈不可先食。
24. 咀嚼食物需闭口细嚼,勿吧嗒出声。
25. 喝汤饮羹时,勿发出吸溜声响。
26. 不可将筷子垂直插入饭碗中,形似上香。
27. 不可用筷子敲击碗盘,状似乞讨。
28. 为客添饭时,忌问“还要饭吗?”,应问“再添些饭吗?”。
29. 吃饭时不可咬含筷子。
30. 夹菜只取面前之食,不可在盘中翻拣、乱挑。
31. 夹菜要稳,避免途中掉落或汤汁淋漓。
32. 不可用自己的筷子在公用汤碗中搅拌或直接取食,应用公勺。
33. 口含食物时,避免说话。
34. 用餐时双手应放于桌面,一手扶稳饭碗,忌单手垂桌下。
35. 入座后不可随意换位,更不可端着碗四处走动,形同乞讨。
36. 倒茶不能倒满。
37. 壶嘴不能对着人。
38. 用餐完毕,应将筷子整齐摆放于碗旁。
39. 如需离席,应向同桌长辈或客人示意。
40. 碗中饭粒要吃净,珍惜粮食。
图片
41. 不可当众随意挽起裤腿。
42. 不可趿拉着鞋外出或见客。
43. 不可随意挽起袖管,尤其在正式场合或见长辈。
44. 公共场合不可大声喧哗、咋呼。
45. 不可随意拍打或按压他人肩膀,尤其对长辈、上级。
46. 站立时身体端正,不倚门靠墙。
47. 说话时语调平和,不高声刺耳。
48. 对长辈必须尊称,不可直呼其名或用“你”。
49. 坐立时保持端正,不可抖腿。
50. 递送剪刀、刀具等利器时,须将柄端朝向对方。
51. 衣着不必华贵,但必须干净整洁,纽扣系好。
52. 衣冠不整,不见宾客。
53. 行走时步履稳重,抬头挺胸,目视前方。
54. 不可当众抠鼻、掏耳、剔牙、打哈欠;若需,需掩口避人。
55. 咳嗽、打喷嚏须转身掩口鼻。
56. 晨起即整理床铺,洒扫庭除。
57. 坐有坐相,不跷二郎腿,尤其面对长辈。
58. 保持个人卫生,勤洗手脸,勤更衣。
59. 出门要跟长辈说一声,回家要跟长辈打招呼。
60. 路遇长辈、师长、上级,须主动站定致敬问好。
图片
61. 不在道路中央或人流通行处长久停留交谈。
62. 遇他人问路,须耐心指引;自己问路后,须诚挚道谢。
63. 遇老弱妇孺、负重者,须主动让路;乘车时主动让座。
64. 在繁华闹市或狭窄通道,不驻足行礼寒暄,避免阻塞。
65. 雨天收伞时注意勿将雨水溅及他人。
66. 不围观起哄,不议论他人是非。
67. 拾得他人物品,须设法归还或上交。
68. 乘车、购物、办事自觉排队,遵守秩序。
69. 爱护公物,不攀折花木,不乱涂乱画。
70. 公众场所保持安静,不高谈阔论影响他人。
71. 客人来访时,不可在旁扫地,有逐客之嫌。
72. 遇人争执,不围观不煽动,必要时可劝解或避开。
73. 对陌生人的过分热情或请求,保持警惕。
74. 借用他人物品须事先征得同意,用完后应立即完好归还。
75. 切勿炫耀自己的长处、财富或功劳。
76. 家庭内部矛盾、琐事,不可向外人宣扬。
77. 说话前要三思:对失意人不说得意话;对老年人不说丧气话;对年幼者不说恐吓话。
78. 交情未深,不可倾诉肺腑之言。
79. 与人绝交,不出恶声,不诋毁对方。
80. 不可侮辱他人,不开过分的、令人难堪的玩笑。
81. 见到残疾人士,须心存敬意,不可模仿取笑,必要时提供帮助。
82. 见小贩、劳苦者营生不易,不可斤斤计较、刻意占便宜。
83. 施恩于人,勿记于心,更不可图回报(施恩莫望报)。
84. 受人恩惠,须铭记于心,有机会时必定报答(受恩慎勿忘)。
85. 遇事须沉着冷静,量力而行,不可逞强好胜,承诺做不到的事。
图片
86. 处理问题须理智分析,避免被情绪左右而冲动行事。
87. 身处易生嫌疑之境,言行要格外谨慎,如不单独滞留异性房间、不经手他人钱财等。
88. 自己不愿承受之事,绝不强加于他人。
89. 静坐常思己过,闲谈莫论人非。
90. 与人交谈需正视对方,不可斜眼瞟视。
91. 凡有求教于人,应登门拜访以示尊重(现代可电话预约,但态度恭敬)。
92. 守信重诺,答应的事务必做到;若不能,应及时说明。
93. 心怀感恩,对父母、师长、帮助过自己的人常怀感激。
94. 谦虚低调,取得成绩不骄傲,受到表扬不自满。
95. 明辨是非,不传谣,不信谣,不参与无谓纷争。
96. 吃亏是福,待人宽厚,不斤斤计较。
97. 严于律己,宽以待人。
98. 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。
99. 知错能改,善莫大焉。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。
100. 勤勉为本,俭以养德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